工作人员深入茶园宣传相关政策
盛夏时节,福鼎山海相映间洋溢着蓬勃生机;茶园青翠,层层叠叠的茶树积蓄着醇厚香韵;栀子树上,青黄相间的果实酝酿着秋日丰收;畲药园里,各色草药的芬芳氤氲出疗愈功效。
置身其间,处处可见福鼎农信联社注入的金融“活水”——创新金融产品、构建数字平台、深化产业融合等,浸润着白茶、栀子、畲药等特色产业的每一寸土壤,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助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我们优化强融合战术,深化与政府、企业、农户的协同联动,向‘下’扎根、向‘实’发力、向‘新’而行,以真融合、深融合、实融合推动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福鼎农信联社党委书记陈良寅说。
数智赋能,千年茶香飘更远
循着茶香,走进点头镇的白茶主题银行里,只见茶文化元素与金融服务巧妙融合。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茶农陈大爷用手机扫描溯源信息卡上的二维码,查询自家茶园的交易记录。“有了‘身份证’,卖茶更放心,贷款也方便多了。”陈大爷笑着说,手机屏幕上清晰显示着他今年的茶青交易流水和可贷额度。
走访茶企
这座以白茶为主题的金融服务中心,是福鼎农信联社服务茶产业的创新之举。在银行的数字大屏上,一组组数据实时跳动:追踪记录茶农交易数据80.23万条,茶叶经纪人交易数据35万条,茶企交易数据50.84万条,促成福鼎白茶交易额超11.69亿元(茶农卖出)……这背后,是福鼎农信联社与福鼎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联合开发的“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在默默运转。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福鼎白茶具有地域唯一性、工艺天然性、功效独特性等显著特点。为保障茶叶市场健康发展,福鼎在全国首创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体系,对全市茶青采摘、交易及茶叶生产、销售过程进行全流程监管,让每一片茶叶都有不可仿冒的“身份证”,切实保障“福鼎白茶”品牌价值。
为将溯源平台记录的福鼎白茶全产业全流程各环节的数据有效转化为价值,该联社进一步创新“政策+客户+产品”服务模式,将金融资金、产品、服务精准投放至福鼎白茶产业链各个环节。截至目前,该联社已支持福鼎白茶产业贷款13801笔,余额达21.66亿元。
以金融科技赋能,拓展服务场景,福鼎农信联社进一步以营业部为中心,联动点头、白琳、磻溪、管阳、太姥山等五个白茶核心产区的六个营业网点,打造白茶主题银行,推出福茶·溯源贷系列产品和“乡村振兴共富贷”等多款与茶产业、茶农紧密相关的特色金融产品,搭建线上与线下两个渠道、三个平台(福农e购平台、电商直播平台、白茶主题银行品茗区茶企展示平台),推出“福鼎白茶”联名卡,推广福农e付收款码,定期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沙龙活动等,渗透到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让金融服务触手可及。
助农直播
“我们还与时俱进,探索‘福农驿站+福农e购’助农新模式,依托‘福农驿站’视频号开展福鼎白茶带货直播,扩大福鼎白茶知名度的同时,树立起我联社良好品牌形象,实现茶与金融的和谐交融。”福鼎农信联社普惠金融部经理林冰心说。
精准滴灌,花果成金富农家
入夏以来,福鼎山野中,洁白的栀子花尽情绽放,芳香浓郁,花旁已然挂上了一颗颗青绿色的小果子,边开花边结果的景象,透着生生不息的活力。
栀农林宝云穿梭其中,查看栀子长势:“以前收了果子怕卖不出去,现在有农信社的支持,不仅不愁钱,还能卖个好价钱。”林宝云口中的支持,正是福鼎农信联社专为栀子产业量身打造的金融服务。
福鼎栀子花开 刘超超摄
福鼎是中国栀子名市、中国栀子花之乡,10万亩的标准化种植基地绵延至周边地区,全产业链产值达15亿元,带动3万多农户增收致富,成为福鼎市农业主导产业之一。然而,从生果加工到干果销售,栀子产业主体面临着“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及抵押难、担保难等实际情况。
“针对栀子产业的资金缺口,我们紧紧围绕市政府扶持黄栀子产业的发展思路,在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协会等职能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助力栀子产业健康发展。”福鼎农信联社贯岭信用社主任詹伟介绍道。
2021年以来,福鼎农信联社主动深化与林业局栀子产业办、产栀大镇贯岭镇政府合作,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形成“政府+协会+银行+企业+加工户”共同体,并主动对栀子产业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重构升级,推出“栀子领雁贷”“福农直通贷”“栀子产业贷”等专属信贷产品,利率比同类贷款低200个基点,每年为栀子产业让利超200万元。
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栀子产业贷款4.14亿元;对黄栀子协会会员单位提供1亿元综合授信信贷资金;栀子贷款余额从3年前的不到4000万元到现在高峰期达到接近1亿元,全力支持栀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为确保对栀子产业的服务更专业、对接更紧密、效率更优化,该联社进一步聚力数字金融,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自主研发“栀子产业贷”申贷二维码,客户当天申请,网点当天受理,即可开展上门服务,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便利。同时,强化数据分析,筛选客户清单,依托福农驿站、整村推进、“乡村振兴·共富金融专员”驻村服务等多维度服务矩阵开展精准营销,全力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真正做到“客户在哪里,农信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如今,在栀子产业信贷服务源源不断地供给下,栀子花果成为富民强村的“致富花”“黄金果”,推动当地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林下掘金,深山草药焕生机
管阳镇秀贝村的畲药示范园里,仿野生灵芝在树荫下静静生长,岗梅的果子藏在叶间,一派欣欣向荣。“不像以前,长在山里没人要,烂在地里都可惜。”负责人兰岩贺回忆道。
秀贝村地处闽浙边界,90%的森林覆盖率让这里成为天然的药材宝库。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交通不便、资金短缺,畲药资源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开发。2019年,兰岩贺成立合作社,想发展畲药种植,却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当时农信社的金融助理下乡调研,了解到我们的情况后,很快给我们贷了款。”兰岩贺说。
了解畲药种植情况
随着180万元的信贷资金到账,山坡变成了集种植、育苗、研发、生产粗加工、销售与旅游为一体的畲药示范园,并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创新中草药林下栽培技术,种上了灵芝、金银花、岗梅等多种畲药,成活率达90%以上,成为闽浙交界仿野生栽培种植最具优势的基地。
精耕细作下,畲药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行情不断向好、销量不愁。“我们准备再研发引进更多品种,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带动引领整村发展,让大家拥有属于本村的特色优势产业。”兰岩贺表示。
福鼎林业资源丰富,林下食用菌、药材等林产品采集加工具备一定规模,也是县域林下经济主要产值来源。作为绿色金融发展的积极践行者,福鼎农信联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力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等,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
立足各乡镇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特色,该联社双管齐下:一方面,创新推出“福林贷”“福茶贷”“林下经济贷”等信贷产品,充分满足不同群体的信贷需求;另一方面,为畲医畲药等绿色产业量身定制专业化、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提高普惠群体绿色金融的可得性。
在此基础上,该联社与福鼎市林业局、城投公司共同制定林业产业“林e贷”实施方案,探索“非标生产要素+林业经营票证+线上金融产品”政银企合作新模式,丰富担保融资渠道,解锁“绿色信贷+”,全力为林下经济、花卉苗木、笋竹产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逐步实现林业生态高颜值、产业高质量、林农高收入。目前,该联社绿色金融贷款余额超2.6亿元。
展望全年,陈良寅表示,福鼎农信联社将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做好“五篇大文章”和服务“四大经济”与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有机融合,让金融服务更精准地触达产业链各环节,形成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使农信力量成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