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11日,福建农林大学红十字会禁毒防艾实践队前往泉州市安溪县,深入街道、公园、社区及职工子女暑托班,开展以“急救防艾进万家,青春力量护健康”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深入街道公园进行宣传
实践队首站走进安溪县的街道与公园,向过往居民发放救护知识、无偿献血手册等宣传资料,介绍日常急救的基本常识。在过溪公园内,实践队队员们针对溺水、心脏骤停等常见突发情况展开了一场互动式救护培训,通过详细讲解应急处理的步骤和要点,进行现场规范演示并指导居民实操,提升自救互救能力。同时在龙津公园内,实践队队员们专门开展了一场“守护银龄”急救知识普及活动,重点演示异物卡喉时如何利用海姆立克法进行急救,助力“银龄”群体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在安溪参内镇金悦社区,实践队为辖区内三至六年级学生开展急救知识专题培训。队员们详细讲解了烧烫伤“冲、脱、泡、盖、送”五步处理法,扭伤冰敷与抽筋处理、中暑“救命五步法”(阴凉、脱衣、散热、补水、送医),以及流鼻血、鱼刺卡喉的正确处置方法,纠正常见误区。队员们还拓展教授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和心肺复苏术(CPR)的操作要点,通过拆解动作、示范演练和分组实操,让30余名学生掌握了烧烫伤处理、心肺复苏等6项基础技能。课后抽查结果显示,80%的学生能准确复述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步骤。
实践队在金悦社区开展急救知识专题培训
最后,实践队来到职工子女暑托班,开展针对性宣讲。在福建税务局职工子女暑托班,防艾课堂以青少年健康风险为切入点,运用卡通动画等形式,科学讲解艾滋病(HIV)特性、明确仅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的途径,破除日常接触传染误区。队员们通过图文案例,阐明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的危害及社会歧视带来的“二次伤害”,传授避免共用个人物品、拒绝不明注射输血、规范处理伤口(尤其帮助他人时)等防护知识,并传递“防艾不防爱”理念,引导孩子们以科学知识消除偏见,关爱患者,呼吁孩子们做消除偏见的“科学宣传员”。在福建林业局和烟草专卖局职工子女暑托班,急救教学采用“原理讲解+情景模拟+实操”模式,重点演示了烧烫伤处理、创伤止血包扎,并教授海姆立克急救法及CPR关键步骤。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福建农林大学红十字会禁毒防艾实践队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号召,立足基层需求,深入不同场所,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开展差异化健康宣教与技能培训,为推进基层健康教育工作添砖加瓦。实践队表示,未来将继续总结活动经验,深化服务内容,扩大普及范围,同时也将继续以青春之姿投身实践,为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贡献青春力量!(文/钱宇烨 王慧婷 张理翔 卢洁 图/黄小晴 林靖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