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村联建”聚动能 “振兴课堂”促提升
2025-07-29   作者:钟椿源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没想到这里能发展得这么好!”来自龙岩市上杭县2025年新农人和美乡村“建造师”专题培训班的学员黄仁贵(化名)面对笔者说。

当地如何以“千万工程”为指引、以“跨村联建”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笔者跟随上杭县2025年新农人和美乡村“建造师”专题培训班学员们,一同走进长汀县南山镇,实地学习南山镇通过打破村域界限,整合资源要素,串联红色文化与特色产业,推动“跨村联动、全域振兴”,打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样板。

联建聚能 打造共享红色课堂

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长汀段中复核心区,“跨村联建”的成效尤为显著。南山镇突破区域壁垒,将中复村、桥下村、塘背村等周边村落的红色资源“串珠成链”,形成全域红色教育矩阵。

学员们先来到“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只见昔日分散的历史建筑通过活化利用连成一片,老旧民居被统一改造为红色展馆、研学民宿,既保留了古村风貌,又实现了“一村资源、多村共享”。

图片7.png

培训班学员在中复村古厝进行考察学习

随后,大家走进桥下村红二十四师师部旧址,该旧址与周边革命老村落保护同步推进,这里不仅是油茶产业的示范地,更是红色革命保护遗址,让学员们在了解油茶种植技术的同时,感受“红色资源+绿色产业”的跨村融合模式。

以“长征起点,红色中复”为主题,这片跨村联动的区域已成为教育型乡村文化会客厅。“以前各村各管一段,资源分散难成气候,现在‘连’起来后,红色故事更完整,教育功能也更强了。”中复村文化协管员钟强介绍,这种模式让红色资源从“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力”,为学员们展示了资源整合的强大效能。

图片8.png

学员们从当地红色文化氛围中汲取发展理念

联建兴业 铺就科技兴农路

产业振兴中,“跨村联建”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杨谢村得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百香果种植基地的科技范儿让学员们眼前一亮。而这一技术不仅服务本村,更通过跨村合作辐射周边村落,形成“技术共享、市场共建”的产业链。

 图片9.png

学员们考察学习标准化栽培技术

“我们的种植技术会定期向周边村的农户开放培训,大家一起搞标准化种植。”企业负责人钟海洋介绍,依托跨村产业联盟,百香果种植已从杨谢村扩展到邻近村落,统一的技术标准和销售渠道让小果子成了“致富果”。

联建增效 盘活文旅新经济

塘背村的乡村运营实践,同样离不开“跨村联建”的思路。以罗洪标将军故居为核心,该村联合周边村落共同挖掘塘背暴动历史,联合打造红色旅游线路。

图片10.png

专题培训班合影

学员们看到,将军故居与周边村落的民宿、农家乐联动运营,游客参观故居后,可到邻村体验农家菜、住特色民宿,形成旅游闭环。

中复村两委干部钟椿源说:“以前各做各的,游客留不住;现在连起来后,服务链条更完整,村民收入也翻了番。让学员们明白,乡村运营不是‘一村之事’,通过跨村整合住宿、餐饮、文化等资源,才能让乡村更有吸引力”。

此次培训中,南山镇“跨村联建”的实践让学员们深受启发。大家表示,将把这里的经验带回去,打破村域界限,整合资源、联动发展,让“千万工程”的种子在更多乡村生根发芽,结出全面振兴的硕果。(钟椿源 文/图)

责任编辑:明仙